古人认为人有四根:“鼻根,苗之根;乳根,宗气之根;耳根,神机之根;脚根,精气之根”。《素问·金匮真言论》中说:“夫精者,生之本也。”可见足部的重要性。
泡脚是传统的养生保健方法,民间流行很多关于重视泡脚的谚语如“养树需护根,养人需护脚”, “睡前一盆汤,赛过人参汤”等,用温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对心脏、肾脏及睡眠都有益处。我们身体的12条经络中有6条在足部行走,分别以足三阳和足三阴命名。脚板“方寸之地”,犹如人体的反射区,经常刺激这些穴位可行气活血、驱寒逐湿、改善脚部健康状况,进而通过“内联脏腑,外接四肢百骸”的经络作用起到延年益寿的功效。若泡脚后再能进行简单的足部按摩,更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补肾强健----涌泉穴
取穴:约在二三脚趾缝下两个拇指的位置。
《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搓摩涌泉穴,能起到滋阴补肾、颐养五脏六腑的作用。经常搓脚心,能激发肾经之气,强壮身体、防止早衰,有利于健康长寿。老年人常按摩脚心,还能防止腿脚麻木、行动无力、脚心凉冷等现象。用手掌的大鱼际上下搓此穴三五分钟至皮肤发热,可起到保健效果。
健脾化湿---隐白穴
取穴:隐白穴位于足大趾内侧,趾甲角旁0.1寸。
隐白穴足太阴脾经的井穴,脾主运化水湿,若脾阳不振,运化失职,则水湿内停。按压隐白穴有振奋脾阳,行气化湿的功效。
温经散寒---至阴穴
取穴:至阴穴位于足小趾外侧趾甲旁0.1寸。
至阴穴是人体寒湿水汽到达并输注至体表的极寒之地,故名至阴。泡脚后按压此穴可温经散寒、鼓舞气血运行,把寒邪湿气排出体外。
疏肝解郁----太冲穴
取穴: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太冲穴为肝经上的原穴和输穴,肝经上的水湿之气由此上冲。常按压太冲穴可疏肝解郁,平肝潜阳。手法以逆经为泻,要消气宜向大脚趾方向推。
缓解疼痛---昆仑穴
取穴:昆仑穴位于足外踝尖与跟腱连线点的凹陷处。
昆仑穴为足太阳膀胱经上的要穴,意为该经经水上的“高原”,只要经水通达,气血通畅,便无疼痛。冬季严寒,经络痹阻,易出现肩颈腰背等关节疼痛,按摩该穴可健背强脊,化血为气,通经止痛。
脚部除了有众多穴位,还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毛细血管。脚部的冷暖感觉、色泽变化,能直接反映心脑肾功能和血液循环情况。经常用热水泡脚,能刺激足部穴位,促进血气运行,调理脏腑,舒通经络,增强新陈代谢,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祛除病邪的目的。加入不同的药物浴足,更可发挥不同疗效,达到外用内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