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良春中医药临床研究所门诊部
全国咨询专线:
0513-85050220
  • 联系方式
    新闻中心
    所在位置:首页首页 >> 新闻中心

    佛者良春,大医良春——仅以此文纪念人民心中的好医生朱良春教授逝世5周年

    作者:管理员 来源:本站 日期:2021-02-04 09:45:59 人气:549

    1.png2.png


         著名中医临床大家朱良春教授离开我们已经5年了,然而作为《朱良春全集》的责任编辑,每编一卷都感动不已,都能感受到他的温暖,感受到他的仁爱,感觉他仍在我们身边!他的音容笑貌,他的人品精神,他的高超医术,时时跃然纸上,一刻也不曾离开;他那尊师重道,他那菩萨心肠,他那传奇经历,时时激励后学,一刻也不曾离开。特别是朱老一生为人为医为徒为师有很多印象深刻的大境界小事总萦绕在我的脑海心田使我久久不能忘怀。


    3.png4.png


            通过《朱良春全集》我们了解,先生自悬壶从医以来,就遵老师章次公 “儿女性情、英雄肝胆,神仙手眼,菩萨心肠” 行医准则的嘱托,把病人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年轻时就对穷人施诊送药,在当地留下被传颂的美名。老年成名后,虽然医疗进入市场经济新世纪,医院挂号费随之提高,专家门诊六七十元算是十分平常的事,各种中医坐堂一二百元已很普遍,当然也有离谱的三四百元,甚至更过分有七八百元的。而我们的朱老从5元涨到15元就一直维持这个水平,曾经有人提出是否加一点,朱老很平静地说,病人看一次病很不容易,尤其是外地病人车马劳顿,来回折腾,再涨价有点说不过去。后来少量的特需门诊最高收到50元,一般门诊照旧。因为朱老的名气大,找他看病的人自然多,直到90多岁还坚持每周三个半天出诊,并且不限号。因为一限号,病人就要半夜来排队。朱老说这样没病也等出病来, ”我心里不安啊!“ 虽然看起来这都是些小事,却反映出老人家的菩萨心肠,他想的是 “病人不容易” 而不是自己的收入,这在物欲横流的现实中,显得多么难能可贵。不仅如此,他诊断治疗时时时考虑到病人的利益,凭他精湛的医术和丰富的经验,能不做的检查尽量不做,经常使用 “廉、便、验” 的常用药甚至冷门药,在不影响疗效的情况下,价格昂贵的贵重药使用替代品,尽量减轻病人尤其是贫困者的负担。有时家人考虑到朱老身体,婉拒了一些病人,且大多来自外地。朱老知道了后,非常生气,说外地病人多待一天,就会多花一天的饭钱、住宿钱等,在身体条件其实不好的情况下,朱老仍然坚持当天看完所有病人,不看完不回家吃饭。仁者佛心,多么高尚的行医品格,这样的苍生大医怎么能不让我们永远缅怀。


    5.png




           真正的中医确实很神奇,朱老的老师章次公先生20世纪50年代用一味独参汤治愈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久治不愈的久呃不止,开启了 “中医好,西医也好,中西医结合更好!”(周恩来语)的新时代。说起朱老的临证经验中医界也总是赞不绝口,三剂见效、疑难杂症、起死回生、等等,用在朱老身上的例子比比皆是。最传奇的是,在 “文革” 的十年动乱中,朱老受到 “反动学术权威” “漏网右派” 等莫须有罪名关压审查批斗的1969年,接到了一项特殊的医疗任务—— 新疆建设兵团的一位团长,因为施工时头部被砸伤,当时神志不清达20多个小时,遗留了脑震荡后遗症,脑组织萎缩1/4,头昏痛,急躁易怒,健忘殊甚,严重影响工作。曾经赴北京多方治疗,效果不佳。一位医生告诉他,南通朱良春1963年连载于《中医杂志》上的《虫类药的临床研究》提到了用虫类药治疗脑外伤后遗症,疗效很好,可以去试试。就这样李团长千里迢迢从新疆来到了南通市中医院,“文革时” 解放军还是很有威信的,何况又是新疆建设兵团的团长。通过南通市革委会的协调,把被 ”改造” 的朱良春先生叫到市招待所,他凭着行医30年的经验,凭着一个医生的良心,开出了3剂药,吩咐陪伴的参谋和通讯员 “先服3剂,然后根据情况修改处方。” 3天后,烦躁的病人安静了,头昏痛减轻,夜寐较安,自觉爽适。朱老嘱上药共研细末,每早晚各温开水送服4.5克,坚持2个月。后来信告知症情平稳,已能写信作报告,基本恢复正常。

           这只是众多传奇中的一例,但给我们的启示却很多:对自己经过实践而取得的经验,他秉持 “经验不保守,知识不带走” 的济世渡人情怀,毫无保留地或发表文章或讲课授业无私地奉献出来。世间万事皆有因果,终将善有善报。不是朱老的文章,李团长不可能来到南通,朱老也不可能脱离重体力劳动改造,那可是精神和身体的双重折磨。因此,著书立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我们也领略了朱老 “英雄肝胆,神仙手眼” 的高超医术,不是朱老药到病除的本领,虽然年过半百不但脱离不了 “改造” ,还要 “罪加一等” !所以,疗效是硬道理,掌握中医的理论基础,重视临证经验积累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这都是朱老留给我们的宝贵财产,值得后学继承发扬!


    6.png


            都说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可又有多少弟子履行了承诺呢?朱老则是我们可敬的楷模之一。老师在他心中永远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忘,即使老师千古以后,工作再忙,也尽量抽出时间去看望师母大人,嘘寒问暖。对次公先生的夫人如此,对启蒙老师马惠卿的内助也一样。他深情地说过,最初在孟河御医马培之侄孙马惠卿处读书抄方是入门前的必须,后来在苏州国医专科学校是从传统走向现代打基础的必须,直到遇上章次公先生才算是登堂入室真正进入了中医的大门,所以他对老师们都深怀感恩。他不仅在情感上念念不忘,也绝不是光做做这些表面功夫,重要的是他真诚地不间断地传承发扬师辈的学术成就以及临证经验。早在20世纪80年代,他再忙再累,还是挤时间组织指导弟子门人整理出版《章次公医案》,使老师的宝贵经验不至湮灭。该书一经出版就受到读者和学界的好评,并且被《辞海》医药分册收载,充分说明它出版的意义和价值。以后每逢老师逝世、诞辰整数纪念日,朱老不仅与次公先生的学生、亲属一起忙前忙后筹备纪念活动,最辛苦的是整理出版老师的著作,他把自己的医案放下,一次次主编、修订、再版《章次公医术经验集》以传承次公先生的思想、学术、经验,弘扬次公先生的人品、医品、学品。可以说是朱良春不间断的宣传,使得现代学子能够了解章次公、进一步学习章次公。正如我国著名学者孟庆云教授所说,就像没有王叔和就没有张仲景一样,不是朱良春后人很难熟悉章次公。

            越到晚年朱老对老师越是念兹在兹,全集《杏林贤达卷》原来不足4万字,不能单独成册,拟与《薪火传承卷》合并。朱老不同意,说这是写的老一辈,更何况还有老师的介绍,还是要独立一卷。这时老先生精力、身体已大不如前,但他仍强打精神,对已成文的章次公介绍重新修改,为了符合出版要求又加写了马惠卿先生以及几位芝兰之交的师友。后来因实在支撑不了,计划中的陈可冀、颜德馨等大师未能完成,留下了终生的遗憾。朱老对老师的尊敬之情让人动容,可谓呕心沥血,感人肺腑!

           朱良春对老师最大的回报应该是章朱学派的确立和发展。章朱学派是孟庆云教授根据中医发展史实而提出的,并指出一个学派不是无缘无故形成的,没有传承就没有学派,朱老对章次公道与术的传承始终没有间断过。与朱老相识相知60年的中国中医科学院著名专家余瀛鳌教授说:”朱良春是章次公先生早期的入室弟子,堪称是章先生诸多弟子、门人中,在学验传承方面最具代表性的医家,特别是治学、学术、诊疗等领域的传承与弘扬,影响遍及国内外。” 余老着重指出:朱良春继其老师章次公先生倡导的卓见——“发皇古义,融会新知”,力求弘扬、发展,实际上已逐步形成现时代的 “章朱学派”。

           朱良春对老师学验传承的事迹很多,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诸国本说:”他追随章次公提倡 ’双重诊断,一重治疗 ’,立足中医诊断,参照西医诊断,以中医思维贯而通之,然后开出地道的中医处方。碰到难题,也总是以辨证论治开道,从中医中寻找出路。他是人们公认的地道老中医,是老百姓的好中医,是真正的国医大师。” 在药物研究上 尤以对虫类药的研究更为突出。他以继承老师的经验起步,继续系统深入发掘,从甲骨文到《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千金方》等经典,并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例如,他将虫类药用于冠心病、卒中、类风湿疾病等,创制出益肾蠲痹丸、仙桔汤、痛风冲剂等著名方剂,疗效大进,已在临床广泛应用。还有“对药”的运用、“冷门药”的发掘、民间验方的收集等老师利民便民用药经验的传承光大,等等。由于他和弟子、门人的长期努力,章朱学派正不断地发展壮大着。


    7.png


            难怪中医界有人直呼 “为徒当如朱良春” 。其实,朱良春从1937年11月到上海中国医学院并侍诊章次公至1938年底毕业只有短短的一年时间,但朱良春以一辈子的报恩践行了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的古训。他的这种人格精神将激励后学奋发图强,继承发扬,像朱老一样把前辈好的经验和学术思想保留、传承下来。章朱学派还有很多宝贵的东西需要后学去挖掘,去整理,去抢救,去推广。朱老已经做出了榜样,但作为传承人朱良春是第一而不是唯一,紧跟着何绍奇、朱步先、史载祥等传承精英接力而上,希望章朱学派一个个朱良春式的传承人接踵而来,学派的兴旺将指日可待。事师如师在,道业永相传,才是对朱老最好的纪念!


    8.png9.png


      标签: